Return to 《Re/trun》

Re/turn


之前寫著《Re/turn》心得時,總覺得寫得不夠好。一方面太多的畫面干擾著思緒,一方面又尷尬著要將內容多詳細地敘述?

看完了第二次。比起第一次,心下有著更多的感觸。

也許是不再需要花心思思考著整個劇情的交錯,反而更能夠注意到一些舞台上的細節。而演員們在即將結束台北場的演出之際,那些台詞的頓點、那些對話的回應、那些表情的收放也更加流暢而自然。

即便是第二次了,對於那些明明知道的笑點還是忍不住在嘴角泛起微笑,對於那些揪心難過的哭點還是眼眶泛淚。

其實最觸動我的,是白襄蘭和若唯這對母女的矛盾。明明割捨不掉對方,卻又彼此互相傷害。是啊,「親人最擅長這樣對待彼此!」。愛情、友情的傷口可以令人痛苦萬分,但是,若要斷絕一切,親情是最最難以斷絕的血濃於水。即便遍體鱗傷,在那刺人的外表之下,心底卻仍想要彼此關心。正因為這樣的親情是如此地難以承受、卻也無法割捨,才令人如此糾結。

而對於愛情,我不知道。真愛這樣的東西,究竟是我們所相信的、我們所選擇的,抑或真的有著「命中注定」?若唯也好、嫚菁也好,Charles的愛情,倘若是這麼二選一的抉擇,終會有失落的遺憾。

Robert Frost的《The Road Not Taken》一直是我最愛的英文詩。最後的最後,他這麼寫著:「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如果說若唯和Charles的愛情,因為這樣一個神奇的門把就這麼重新開始(Re),而人生的路也就此轉彎了(turn),那麼嫚菁呢?

有人說:「遺憾總是最美。」然而,誰也不知道當缺憾被填滿之後,內心失落的一角,是否也可就此成就圓滿?

可是,人生總有缺憾。而人們總是渴望救贖。

如同開場時所唱的那首「I Believe」,如果真的能夠有那麼一種如果,讓一切都能return而「all will be forgiven」,那該有多好?

所以,我喜歡小芃的return。在那樣的return中,小芃救贖了境澤,而她自己也得到了救贖。也許總是這樣的,明明沒有想傷害任何人,明明只是害怕受傷。但那時的自己,就是會做出這樣的舉動,然後在往後好幾個好幾個日子裡,一再懊悔質疑著自己。可惜的是,當我們有了足夠的勇氣、足夠的成熟去面對時,卻再也回不去了。好希望可以把話說開,但是,現實中卻沒有那樣的門把,可以引領我們到那些生命中的缺憾。

或許,人們之所以這麼喜歡《Re/turn》這部戲,正是因為看完了之後,身為跟著台上人們又哭又笑的觀眾,也或多或少得到了救贖,並且return to life。

 


藝術總監 / 呂柏伸、蔡柏璋
編劇 /
蔡柏璋
導演 / 蔡柏璋
演員 /
謝盈萱、隆宸翰、王安琪、黃怡琳、李劭婕、林 斌、鍾 翰、呂名堯
舞台設計 / 劉達倫
燈光設計 / Jack、魏立婷
服裝造型設計 /
李育昇
音樂設計 /羅恩妮、王希文
音效設計 /
尹 皓
攝 影 / 林盟山


有的沒的…

當初只是收到誠品會員報,突然覺得自己很久沒當文藝少女了(誤),但又不太清楚著這個Re/turn是怎樣的戲,對於「重回過去」的設定也有些遲疑,心中著實有著那麼一點猶豫(畢竟我是沒有收入的窮學生><)。而讓我下定決心並拉了朋友一起去的原因是:剛好在誠品打混看書時,聽到了Re/turn的宣傳講座,蔡柏璋的聲音好好聽!不只是音調,而那樣說話的條理分明,也令人聽得很舒服。呵,這個理由好像有點蠢,但衝動也是促使人生進步的動力呀!(煙~)

聽到「I Believe」不禁讓我想起Spring Awakening,沈重而無奈的春醒,時間久遠而印象已經有點模糊了,當時看戲時酸酸的感覺卻還很深刻。而「I’m Not That Girl」也是我很愛的一首歌(因為最初聽的時候剛好心有慼慼焉?),可惜沒看到這個結局而沒能聽到蔡柏璋用他好聽的男聲唱這首歌。

第二次看的時候,特地提早去,因為想要坐到另一面的位子。很有趣的經驗,兩次兩種面相,正好可以互補。也是另一種完整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