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Demo!
今天去看了Case Demo!
原本今天只有早上一堂圖書館資源教學。
(題外話,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很會用Pubmed或其他實證醫學相關搜尋,但今天才發現還有很多隱藏技,例如在home後面加上*,它會搜尋home或複數homes。有些網站如medline可以搜尋wom#n或ho?e之類,括號引號的使用等等,怎麼樣把所有搜尋結果直接帶入endnote,本來想說會很無趣,上完之後發現很實用,尤其是要作系統性搜尋的時候,真的會很需要這些技巧!)
上完課,回家煮飯吃完午餐,接到同學艾薇拉(就是第一天認識的菲律賓同學)的訊息,說他們剛剛得知有一場讓年輕醫師練習診斷疾病的活動,我一聽,這不就是每位神經科醫師必經的case demo嗎?Queen Square作為盛名遠播的神經專科醫院,想必有許多特別的個案。心想:「啊啊!今天錯過了也太可惜了!不過既然每個星期四都有,那就下星期再去吧!」
這時艾薇拉說活動是下午兩點十五到四點!看了一下手錶,剛好兩點。雖然有點來不及,但還是二話不說直接出門搭地鐵奔向醫院。
到了醫院case demo的教室,裡面已經滿滿地坐滿人了!只好挨著角落的樓梯坐下。
跟台灣神經科訓練的那種病史、神經學檢查、報告都由同一個考生作的方式有些不同,是由一位較資深資醫師(主治醫師?)報告病史,然後有主持的醫師詢問坐在前面一排的年輕醫師們各種問題,比較像是住診教學的形式,病史問完後(也電過年輕醫師們一輪之後),會有真正的病人進來開始作神經學檢查,一旁還會有攝影師負責將影像可以透過投影到教室上方的螢幕。
我到的時候,病史已經問得差不多了!病人坐著輪椅進來,看起來是個中年婦女,兩邊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喪失(溫痛覺和本體震動都是),上肢肢體力量還OK,下肢無法行走(沒有測),膝反射還有,但腳踝和上肢都沒有,沒有明顯顱神經症狀。合併片段的討論資訊,可以知道病人有家族病史,認知功能也比較不好。
再問過年輕醫師一輪之後,抽血沒有異常,神經電生理檢查顯示她有感覺合併運動的多發性神經病變,核磁共振顯示基底核有多處異常訊號。最後的遺傳基因診斷為粒線體疾病Leigh-like syndrome。
第二個個案則是一個二十出頭歲男性,從八九歲開始有症狀,之後慢慢地變嚴重,主要是複視、肢體控制不佳(端盤子會掉)、講話吞嚥困難,一點點的脛骨前方感覺異常。弟弟也有類似的症狀,爸爸則是四十多歲便去世,但爺爺和舅舅也有懷疑有症狀。
神經學檢查起來,動眼功能有受到影響(slow saccade),講話斷斷續續又有點平(scanning speech),有些肌肉萎縮,上肢肌力大多接近正常(4+)但左側稍差,手指會有對不準的情況(dysmetria)。站起來之後很明顯地身體會搖晃,走路也相當不穩且步距較寬。兩邊為extensor plantar response。主要就是以小腦症狀為主,但或許也有影響到其他一些系統。
腦部影響很明顯有小腦萎縮,基因學檢查證實為小腦萎縮症(SCA1)(一公升的眼淚主角得的病)。
雖然原本預計想念的書沒念,但是可以看到特別的個案,外加看英國醫師們討(ㄅㄟˋ)論(ㄉㄧㄢˋ),之後應該還是會盡量來參加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