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倫敦人?


記得第一週時,曾有同學說對倫敦的印象是「很冷漠」。當時的老師也同意,但表示可能是大城市的通病。鄉下地方步調比較慢,人們也比較願意打招呼。反之,大都會裡人們行色匆匆,也就相對冷淡。

我也同意這不是倫敦人的原罪,而是大城市的距離感。(畢竟和善的人也不少,也看過有人在路上互不相識卻聊起天來。)

尤其是搭地鐵時,或許是因為人太多太擁擠,反而會有意無意地避開彼此的視線。否則雙方大眼瞪小眼真的很尷尬啊!特別是車廂相對狹小的路線,不是和人貼很近,就是可能面對面坐著,視線看哪裡都不對。

如果有人問我:「搭地鐵時,有什麼要注意的?」

我會回答:「穿好一點的鞋子!」

哈!不是說要穿什麼名牌貨,但至少是不要太髒太邋塌的鞋子。搭地鐵時,對看實在太尷尬了,但人又很多,怎麼也避免不了看到別人。這時候,往往就是低頭,看到的自然是其他人的鞋子!你看我的,我也看你的!當自己有自覺到會被看鞋子時,當然也有些不好意思穿太差。

不過大城市的冷漠某方面來說其實也是反映了它的包容。

你可以穿得奇裝異服,這裡是倫敦,人們頂多多看你一眼,卻也不會有太多的批評或大驚小怪。不會有厝頭厝尾的街坊鄰居對你指指點點或說三道四。人們可以接受很多元,多元的服裝、多元的文化、多元的膚色、多元的口音!幾年前有過統計,倫敦的「白種英國人」只佔了不到一半(44.9%),堪稱最不英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了!走在路上,聽到中文的機會可能都比聽到RP英國腔(傳統BBC節目口音)的機會高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