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部落衛教



前幾週的週日去了一個布農部落。

主要是在他們周日禮拜後給予一些衛教觀念。

雖然自己沒有特別的信仰,但部落裡的教會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凝聚眾人的一種力量。大學時代去非洲部落時,也曾在黃土飛揚中的教會裡體驗動人的互助。

唱詩歌、牧師講道。雖沒有布農著名的八部合音,眾人合唱也是美聲。而族語版的聖經詩歌,聽不懂但別有風味。

山上的路至今仍保有一定的隱密。崎嶇而窄,若無人帶路,走上岔路有可能是進退兩難的困境。Google地圖反而在此時是誤人的科技。

部落一樣的房子們是水泥灰牆,但因處於相對制高點,旁邊層層疊疊的翠綠山巒一覽無遺。狗雖放養,但卻親人。

我們受到親切的歡迎招待。午餐是豐盛的家常風味餐,自家養的雞、炭火烤的豬肉、自種的有機米鮮蔬、市集買來的山羌肉、鳳梨醃釀的甜湯......。

口腹之慾大大滿足。自己這短暫的造訪卻仍有些心虛。

雖是分享了專業知識,反應也相當不錯。但與以往在城市裡的衛教不同,自己總會不自覺想多:希望被感受到的是分享,而不是要比手畫腳教導的傲慢。

衛教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他人行為。但憑藉著知識優勢卻可能成為一種不對等。

學生時期參加非洲醫療團時,我對著一大群人說著洗手的重要和步驟。講道理很容易。但在非洲部落裡沒有自來水,乾淨水源難得,得要扛著瓦罐走好幾公里來回。想像中的理所當然,實際上卻是困難重重。

我去的布農部落畢竟處於台灣,當然不若非洲部落那般。但是,光是「緊急送醫」這件事,再緊急也可能緩不濟急。而身為平地人,畢竟是短暫造訪的過客,不瞭解當地實際生活狀況,又有著歷史淵源,是以比平常小意謹慎許多。

雖然如此,實際走訪部落,依舊覺得開心。曾經我覺得台灣這些多元的原民文化或是語言終究會被因融合而逐漸消失 (畢竟連最主流的閩南語/台語都在年輕一代逐漸式微),然而,聽著部落的族語詩歌,或許有一天傳統不會是同樣的樣貌,卻仍可以另一種方式長存於生活。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