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披薩的滋味
印度電影其實一直有種特殊的魅力,即使沒有載歌載舞,也總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沒有太過艱深的道理,但又似乎有著一定的道理。
披薩的滋味,講述的是兩個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平時愛去爬樹找烏鴉蛋吃(小弟還自稱為小鳥蛋)。有一天,卻突然發現平日烏鴉常在的那棵樹被砍倒了,以前常遊玩的地方也被圍了起來,蓋了一間披薩店。披薩?這個圓圓小小又黏黏的食物是什麼?還記得開幕那天,連大明星都來吃了!為了一嘗披薩的滋味,他們努力地想要跨過那道圍籬,走近那個有著明亮玻璃的披薩店。然而,那不只是一道圍籬,而是巨大貧富差距的鴻溝......。
一塊披薩,三百元盧比,相當於不到一百五十元台幣。這對印度貧民窟的小兄弟,卻必須得努力一整個月才能存到。還記得六七年前去印度時,三百盧比可是能夠在加爾各答住上像樣的旅館一晚的價錢。電影中的小鳥蛋總是掛著天真無邪的笑容,跟著哥哥東奔西跑。看電影時,我總會想起當初在印度垂死之家孤兒院的那些孩子。那些孩子一樣有著黝黑的皮膚、大大漆黑的眼眸、因為摸了沙土而有些粗糙的小手......。一切還那麼理所當然的年紀,還不懂得那怎麼努力也難以翻身的現實。或許逐漸長大之後,他們的笑容會慢慢消失,辛勞用比一般人還要快的速度為他們的臉龐刻下歲月,然後風乾成這龐大古老板塊的一小塊塵埃。
其實我不想要太過感傷這難以撼動的現實。在非洲、在印度時,雖然看到了世界財富底層的人們,但他們依舊努力而積極地生活著,用著它們所熟悉的方式揮灑汗水和保有良善。或許我們難以想像,但活著真正需要的其實遠比我們習慣的簡陋許多。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自以為高高在上地去指導他人怎樣的生活方式呢?
最近美國大選川普當選引起了軒然大波。但這一切或許也並非沒有脈絡可循。從英國脫歐開始,呈現出來的,是所謂的菁英階層試圖用他們所理解的方式、用最政治正確的方式去影響世界。可是那些胼手抵足討生活的人們,看到的或許只是階級複製、最終橫亙在彼此中間的鴻溝。
幾個月前,曾在BBC看到一個節目,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也出現了許多類似麥當勞這類的高油高熱量精緻速食。也有印度人將平時街頭隨處可見的小吃,搬進了明亮的速食店販賣。類似的東西,價格翻漲,卻仍有著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為什麼呢?」BBC的記者問道。那些年輕人回答:「感覺在速食店吃東西很酷。」行銷創造需求,也創造了印度急遽上升的糖尿病人口。記者也詢問了老闆:「這些東西對健康不好,你不會想要改變嗎?」老闆誠實地回答:「現在大家就是喜歡這些不健康的食物,如果哪天大家開始注重健康了,或許那時會調整吧!」
這或許只是一部簡單的電影。一塊披薩卻像個照妖鏡:貧富的差距、外來的行銷手法......。小兄弟最後吃到了披薩!但是否真的跨過了那隱形的藩籬?
相關文章:
印度垂死之家成報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