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書名】: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作者】:Lori Gottlieb 【譯者】:朱怡康 【出版】:行路 |
作者蘿蕊本身就是一個諮商心理師,這本書說的除了她諮商個案的故事(當然有加以更改以保護隱私),還有她去找另一個心理師諮商的過程。
心理諮商師自己也要去諮商嗎?那這樣要怎麼信任呢?
就像大家期待明星永遠光鮮亮麗,大家也期待心理師有著比一般人堅強,不會面臨我們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等等的掙扎。然而心理師也是人,人生中總也會遇到不如意、傷心挫折的事。那些脆弱的時刻,當然也會想要尋求幫助。
因為論及婚嫁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蘿蕊拒絕、驚愕、生氣,覺得前男友根本是個爛人渣男。她尋求朋友的認同安慰,但她依然感覺一團糟。於是他找上了另一個心理師溫德爾。
生氣難過的時候,或許會想要怪罪他人、或許會自怨自艾,但能讓自己痛苦的,其實只有自己。
作者提到:「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人可以從受苦的感覺中得到什麼呢?為什麼不放自己一馬?
但往往說得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知易行難,但會不會,最初其實只是「自己以為自己知道」,實際上卻並非如此,所以才無法做到。我們對外界、對自身都有一定的認知,但那樣的認知是真實嗎?或許我們時刻都在不知不覺地欺騙自己,只選擇想要的那個認知。
知道自己要振作,但會不會其實自己是想徘徊在受苦情緒中,藉以逃避掉某種潛意識中更加害怕的事情。
蘿蕊對著前男友生氣,並努力地想說服周遭的人(包含她的心理師)都是前男友的錯。但一旦她開始察覺、開始探究自己的內心,真正讓她如此恐慌的,其實是前男友離去之後,她必須面對自己日後的人生、面對自己的未知和逃避。
書中個案約翰,總是暴躁不耐煩,口裡稱呼其他人都是白癡。他尋求排解夫妻日趨冷淡關係的方法,但總是用各種不耐煩裝飾著自己的優越感。一步一步地探索,像跳雙人舞一樣小心進退,後來,蘿蕊終於看見了他自大表面後的創傷自責。
會去諮商某種程度上便是希望他人拉自己一把。但很奇妙的是,我們總是不夠誠實地面對自己。對於心中那些黑暗、內疚、罪惡感的想法,總是有意無意地迂迴隱藏。要赤裸地攤開談話,即便是面對自己,或許都難以啟齒。
所以,心理諮商沒有那麼神奇,不會談個一次就突然海闊天空,問題都迎刃而解。
「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諮商心理師的工作是讓人察覺自己:為什麼我們會表現出這樣的想法和行動?
而且察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做出現實的改變。
即便開始改變了,也可能在某個場景狀態下,又退步了!
因此,即便諮商結束了,但需要會談的狀況可能永遠不會結束。
「結案的判準之一,就是看他們能不能把心理師的聲音帶著走,有沒有在日常生活裡運用它……」,而如同書中提到,一生中我們與自己的對話多過與別人的對話。看完這本書,彷彿也同書中人物走了一趟諮商會談,只是用著書中的一些話自己詢問自己。
曾經有過某個座右銘:「人,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結果。」希望讀完這本書的我以及我的朝思暮想,可以更加坦誠而真實,並且持續進步。
留言
張貼留言